Practice

Practice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第一次使用光害濾鏡

說起來還真好笑, 當初只是想買一個看月亮眼睛不要燒掉的濾鏡, 結果最後買了奇奇怪怪的東西, 哈哈...

這個光害濾鏡是在 Amazon 買的託同事帶回來. 全名是 "Baader Planetarium Moon amd Skyglow Neodymium Filter ", 其實我根本就買錯東西了, 只看到廣告上說...你想看大紅斑嗎? ... 還可以 "enhance" 看星雲星系的效果...這個"enhance" 就是一個大陷阱, 自己吹牛唬爛了這麼多年, 不就老把 "enhance" 掛在嘴邊嗎?

昨天回家時發現天空居然破一個洞, 星光閃閃, 飯都來不及吃, 抬起腳架先衝到頂樓架望遠鏡, 目的當然是試這個濾鏡, 結果相當滿意. 以前看金星都因為目標過亮因而難以看出形狀,更不用說細節了. 用了濾鏡, 畫面就沉靜得多了, 盡管水氣很重, 但是還是能輕易的把輪廓顯示出來. 可惜雲馬上就上來了, 能看的時間就短短10分鐘. 然後試著拿來看遠處的燈光, 果然...四射耀眼的光芒不見了, 可以沉靜地看見燈管與燈泡, 但是整體顏色變偏綠色.

我看了一些文章, 大致上了解其原理應該是把一些妨礙天體觀測的光源濾掉, 像各式各樣的路燈, 燈光, 月光...

這是"鈉"燈 (應該是很常見的燈吧?) sodium lamp 的光譜圖:
這是Baader 光害濾鏡的
看起來他把 5500 ~ 6000 中間那一段鈉燈穿透率很高的光譜ban掉了. 好像 6200 以上的人眼也看不到, 所以就沒太注意右邊的圖形.


有人歸納濾鏡為 3 種: boad band, narrow band, line...顧名思義囉. 由於不同的星系星雲因其結構, 組成, 特性不同, 所以有不同的光譜特性, 因此善用濾鏡可以看見只有在天文相片才能看見的東西...哇...這有擊中我的要害...想想看, 可以看見 veli, 有顏色的 PN, 甚至巴納德環, 加州星雲....哇哈哈, 夏天快來了耶!!

學然後知不足, 哈哈...原來買錯了, 沒關係沒關係...接下來要好好研究該買 UHC, 還是 O-III? 可以買 H-beta嗎? 不比還好, 一比下去發現...這些廠商的規格有夠亂, 同樣叫UHC, 有些根本是 boad band, 有些的確是窄頻, 沒有比一下光譜圖根本不知道買到什麼東西. 網路上比較推薦的有: Orion 的 ultrablock, Lumicon 的 UHC (不過好像是同一個大師在推), 我自己一開始中意的是 Baader的 UHC-S, TV 的 Bandmate UHC...這些產品都有人非常肯定的保證可以用 80mm ED "輕易"看見 Veli, 但先決條件是要用很低很低的倍率, 約: 3.5~9.5 X per inch...此時, 我才了解為何很多人要用這種怪數字. 因為這代表了"出瞳徑" (若 倍數 per inch 改 倍數 per mm, 則等於 1/出瞳徑...很無聊的算術問題). aperture 大小沒關係, 只要出瞳徑夠, 一樣看得到, Lumicon 還有一張對照表說其產品使用時最佳出瞳徑呢...也不能說沒關係啦, 口徑大當然可以把 XX per inch 放大呀.  以TSA-102而言, 如果我用 35mm 的 panoptic, 那就是 5.83X per inch, 25mm的話就是 8.16X per inch...這兩顆2" 目鏡就是我未來搭配濾鏡用的. 前者視野 2.9 度, 後者 2.2 度...希望ok 囉.

接下來就是購物, Lumicon...back order, 太好了, 刪掉一個, ultrablock? orion...ㄟ...不喜歡. baader 還是 TV? baader 的 UHC 人家說其實算是 boad band , 其 FWHM 寬達 600 多
TV 的 人家說是 "semi" narrow band, FWHM 300 多, 而且其穿透率...100%嗎? 真的還假的?
其實網路上很多人說 baader 的測試數據不但都是公開的, 而且都很保守...那我要信誰呢? 我又還沒勇氣買 O-III, H-beta更不用考慮...最後, 又是品牌迷思打敗一切, 我買了 TV Bandmate UHC...




比比看Lumicon的 Deep Sky:


Lumicon 的 UHC:
Astronomik 的 UHC:
這樣比起來, 難怪人家說 Lumicon 的最純 UHC...


再比一下 O-III
Lumicon O-III:




Astronomik O-III:
Baader O-III:
TV O-III


講到 FWHM(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Lumicon 的 Deep sky: 708


Baader UHC: 617
Astronomik UHC: 485 (它還有一型式: 316)
TV bandmate UHC: 392
Lumicon UHC: 270


TV 的 O-III: 240
Lumicon O-III: 119


(以上資料是 一位大師 David Knisely 發表的)
結果...Baader UHC 跟 Lumicon Deep sky 差不多; TV 的 O-III 跟 Lumicon 的 UHC 差不多...


這裡還有一個插曲是觀星會有一個資深前輩非常熱心與大方地願意借我他公司的產品, 喜歡再買...可惜為了要趕著跟我送修的 binovue 一起回家, 所以就匆匆下單了. 以後還有機會一定要考慮他們家的產品, 畢竟是MIT呀.

以上光譜圖資料引用:
http://www.astrosurf.com/buil/filters/curves.htm
以及 baader 官網; Lumicon 官網....TeleVue 沒有, 想必又是別人代工的, 還賣這麼貴? 還有像我這種笨蛋去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