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薄雲觀星

日期: 2012-4-3 23:00 ~ 24:00
地點: 自家屋頂
設備:
- 主鏡 TSA-102
- 目鏡 TeleVue Panoptic 35mm; WO UWA 25mm- 濾鏡 Baader Planetarium Moon and Skyglow Neodymium Filter
- 雙目視 TeleVue BinoVue; Takahashi LE 30mm; LE 18mm; Pentax XF 8.5mm
目標: M13, M4, M80, M104, M65, M66, 火星, 土星


天空大部分範圍覆蓋薄雲, 東邊山上還閃電打雷, 這樣還要看? 是的...應該有半年了吧? 能有星星的夜晚屈指可數, 新到貨的 LE18 還沒開光使用呢.


先用雙筒掃一遍, 心裡大概有底今天可以看那些目標...現在大概就這兩種模式, 一是從書上或雜誌上看到人家介紹一些麼有趣的東東, 那就會先計畫好路線, 然後按圖索驥. 另一種是上屋頂後觀察一陣子哪塊天好哪塊天不好, 再決定看那些目標...當然有時純粹就是為了試裝備.


武仙已經從東北邊出來了, 所以第一個目標是 M13, 結果telrad差不多差不多定好位置,  從目鏡一看, M13就在視野中央...這也沒什麼好說嘴的, 畢竟M13超好找. 不過影像很差, 失望極了, BV居然拆不開星點, 換單眼也一樣, 後來還被雲蓋住...離開目鏡看一看發現, 都是雲啊, 下次再試試囉.


轉天蠍, 尾巴還沒出來, 先來看M4, 附近也都是薄雲, 機車咧...35Pan看不到, 還跑去找星圖, 會不會隔一年就忘了位置? 沒錯啊...再仔細看, 有...超淡, 換WO25, 好一些, 換BV...靠! 望遠鏡翹頭, TG2 啊...今晚可能是你最後一次表現了, 在抗議嗎? M80 也一樣黯淡. 轉獅子, M65/M66 ... 黯淡, 轉烏鴉...M104, 有夠不明顯...其中TG2 給我翹頭 N 次, 後來就放棄BV純用單眼看了.


天況這麼糟還能看見這些目標應該很滿足了, 改天再戰囉...我的T-Mount...嘻嘻嘻


躺在床上在想...如果...如果10"DOB留著, WO BV 留著, 頂多加買1~2個濾鏡, 我依然能享受星空啊, 可以省下好多錢呢... 有必要換成高橋, TV目鏡嗎? 當然是有差啦,只是差一點就差一點, 有這麼大的關係嗎? 要怪就怪台灣買不到像Discovery 這麼讚的DOB吧, 真會牽拖...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我用過的經緯儀

Alt-Azimuth Mount...除了"Mount"外, 前面兩個字到現在都不想去唸...
老弟有一個古老的德式赤道儀, 當時是我最大的噩夢, 也從來不知道該如何使用,
我買的第一支望遠鏡是杜普生, 它的架台就是經緯台式, 調上下, 調左右, 再直覺不過了, 從此就愛上經緯台式的架台, 至今完全沒有買赤道儀的念頭. 因為也沒有想攝影, 所以追蹤就免了, 雖然高倍時畫面跑很快, 但是還能容忍啦!!
後來改用折射鏡之後, 第一支用的經緯儀是AZ3, 商人借的...因為AZ4 還沒到


這隻載重不高, 調高仰角時, 常常要用板手先把一顆螺絲旋很緊才不會翹頭, 很難用, 一不小心手還會沾到黃油, 不過也許5~7公分的小鏡子還ok吧...
終於 AZ4 來了


當時嫌腳架太重, 殊不知那才是"穩"的根本呀. 不過...垂直方向也要先把固定螺絲旋很緊才咬得住...這真的很討厭, 拆下主鏡時, 常常那顆旋扭轉不回來, AZ4 塑膠用料很多, 沒有微調裝置. 加上後來換了 4"鏡, 又加了雙目視, 後端越來越重, 實在也載不動了, 於是換了 TG2 或叫 AZT, Voyager...很多不同變種名稱, 歐洲, 美國, 日本... 到處都有其蹤跡, 賣得到處都是, 風評也不錯...


這隻很讚, 堅固紮實, 還有微調裝置, 載重沒問題, 整體重量也輕, 完全是所謂的 Grab and Go...只不過高倍調焦時抖晃得蠻厲害的, 網路上很多人說換腳架就可以改善, 可是就一直懶得換...也不知道這樣投資值不值得. 不過...我認為 TG2 跟 Vixen 的 Porta-II 應該是最棒的中階 G-N-G 腳架系統了. 如果要載更重的東西, 也許換腳架就能勝任也說不定...


TG2 國外同好改得很多:
單臂改短...(這位中國或香港同好真的很厲害...不好意思用了你的圖), 腳架也改了


改木腳架 (其實這支應該是 porta) ...


加上日本人做的這個應該會很好用


還有改90度旋轉, 這個應該也很實用...


總之我覺得 TG2 實在是一隻不錯的腳架, 把重心移往中央, 不怕腳架翻倒, 有微調, 載重也高... (哈哈, 最後我沒賣掉, 這是正確的決定)

這一陣子又在 survey, 目標是載更重, 更穩定, 高倍調焦不會抖...有一類型的長很像...
ES 的



景德的EZ touch (已停產)


德國作的 Giro 也很多人提


還有像大陸做的 Sky Rover ...



剛看一下裕眾的網頁, 他做的那個木腳架跟baader的幾乎是一模一樣, 真"神奇"
這類型雙臂式的可以擺雙槍...

還有一種是像 Stellavue M2 那型, 鏡子固定一側, 渦盤在中央, 中柱可調上下左右...大陸AIM的也是類似結構...



還有像 Televue 的中央叉式, 差點就要買它們的了...


以上都沒用過, 哈哈, 不能亂講, 不過好像就這幾種, 各有優缺點, 我不喜歡掛重鏡子還要加重錘做平衡, 也覺得 televue 的摩擦盤面積太小, 還看不到90度天頂...

接下來就是我認為是頂級的三家...
DiscMount 的 DM6 與 DM4


喔...漂亮吧? DM6載 20kg 沒問題, DM4 10kg吧? 不須平衡, 廣告說推動時如絲質一般的摩擦感...那個做工...真是, 哇!!! 缺點是...貴啊...DM6光頭就 1,200 美金... 整隻 2,000 跑不掉; DM4 頭 800, 我想 1,400 可以搞定, 可是他規格說載 18 磅, 盡管一堆用戶聲稱他們的DM4可以載多重多重. 我還是不敢冒險, 況且...他沒有微調, 所以最後就被最底下那隻 (T-Rex,/T-Mount) 吸引了...不管選哪支, 我想這裏應該都沒幾個人會想買, 誰會花4,50k 買一隻經緯儀呢?

Half-Hitch mount...這支沒仔細研究, 只覺得很複雜, 手工做的, 無敵貴, 所以沒有喜歡...


京都工業的 T-Rex...



感覺很粗壯吧, 哈哈哈, 官網上展示的是架 C11, 聽說 C14 也沒問題. 我想買的是 T-rex前身的 T-mount, 因為我不需要電子座標盤. 座台就 7.3 kg了, 腳架有兩種可選, 一個是 信達EQ6 的 GMT 128, 另一個是 Vixen 的 SW-HLA-130, 我選了HLA-130, 因為我不喜歡信達, 哈哈. 等東西到了再開光囉...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烘非洲豆 (耶加雪夫天然香水) ... 總共烘了 5 次

膽子大了些, 於是打電話去碧利訂了: 葉門伊詩瑪莉的野生摩卡, 號稱"天然香水"香味的耶加雪夫, 各一公斤, 前面的 850, 後面的 800. 如果品質跟直達一樣的話, 那就便宜有 50%. 可是我也不會知道到底真相如何? 嗚嗚嗚...而且碧利的豆子沒有標莊園名稱, 讓人不太放心. 之前直達的文章有提到衣索比亞的合作社好像把各莊園的豆子混在一起分級, 所以現在已經分不出來哪個莊園了...不知是真是假? 不過碧利是老店, 我還在讀韓先生的書呢, 當然要相信一下囉.

本週烘的是"天然香水"香味耶加雪夫, 預熱 208 進豆, 200 gm, 1 min左右 85 度左右反轉, 每min 8~10度升溫, 13min 到 180度, 持續加熱, lag 約1min後 再 1.5 min 開始一爆, 爆 45 sec 左右下豆, 其實還爆得很厲害. 烘完的豆還很多外皮, 醜醜的. 這幾天泡來喝...保鮮罐打開就一陣香味撲鼻, 哪種香喔? 哈哈...不知道, 平常沒有認真記味道所以分不出, 米麥的香味嗎? 哈哈...泡完的濕香味也很明顯, 有黑莓香? 不是肯亞豆才是莓香嗎?  口感也很好, 真不錯!! 烘的插曲是, 升溫太快...比我之前的經驗快, 所以超過 160 後開始機動控溫, 沒有很規律加溫停溫, 把溫度上升控慢一點, 不下降就好. 到 13min時, 已經180了, 沒辦法再慢了, 就持續加溫祈禱一爆快來. 還好1.5 min內就爆了. 搞不好這樣的節奏也不錯, 下次試試看把溫度控得升慢一點, 看效果如何? 也許我該一階段一階段設定例如...5min 時該幾度, 10min時該幾度...


2012-4-16 update:
今天繼續烘這隻豆,
參考之前數字, 設定 16 min 一爆, 往回推 14, 12, 10, 8, 5 分鐘"應該"要幾度...
計畫好了就開始烘...
預熱到 201度進豆, 1min 左右 72度開始反轉...奇怪, 每次反轉的溫度與時間都不同.
開始用自己對RF-300這段時間培養的默契, 經驗, 了解...來反覆加熱/停止, 控制溫度在每個設定的檢查點"盡量"達到計畫的溫度, 果然...16min時開始一爆, 哇...真是有夠準, 趕快停火做滑行, 這次給它爆足一分鐘才下豆. 沒有上次爆得這麼熱鬧, 一爆前有暗暗悶悶的爆聲...還以為聽錯了, 下次拿這個來做滑行關火的時間點, 不然都是滑假的...



2012-4-23 update:
今天再......繼續烘這隻豆,
今天不同處是想嘗試 12 min 快烘. 依照上次經驗, 計畫在12 min 時到達 190度, 往回推...5 min 時計畫到達 120度...所以每分鐘升 10 度. ok, 試試看囉...
預熱到 210 度才進豆, 結果溫度一下就掉到 64 度...果然人算不如天算...反正接下來就開開關關的控火, 盡量把溫度控到預期的目標溫度, 結果...有夠準, 12min 190 度真的就來一爆了, 這次立刻關火滑...給它一爆爆完, 大概爆了快 2 min...下豆, 豆貌不錯, 希望好喝囉.

2012-4-29 update:
上次12min 快烘的結果還不錯, 明亮...什麼是明亮? 就覺得乾淨清爽不會黏黏稠稠的感覺, 莓果香很明顯, 有點像酸梅蜜餞, 有點甜, 不太酸...餘韻也是簡單的有點像橘子皮的酸, 不會很厚重黏拖的感覺. 所以今天也來快烘, 不過是要烘給一位歐巴桑名作家, 人家也是咖啡迷, 所以不能亂烘...
其實對機器熟了以後就好控制多, 重要的是要知道正確的烘焙步驟, 偏偏這個最沒人教, 因為他們都會說...豆子啊...都有其特色, 沒有標準烘法...就多試多烘吧...
ok, 預熱 202 進豆, 什麼? 103 度...跟之前也差太多了, 討厭的就在這裡...如果要升溫平穩, 就要以想要進一爆的溫度減去反曲點溫度立刻算出每分鐘該升幾度, 手腳哪這麼快啊? 所以目前就以 5min 120度為基礎, 分兩段, 第一段是想辦法把溫度在5min時升到 120, 然後第二段每分鐘升10度的速度, 12 min 時 190 度進一爆為設定. 反曲點太靠近120度, 所以就要慢慢升, 關火久一點, 開火短一些, 只要溫度不往下掉, 就這樣給他慢慢升. 結果今天 12.5~13之間一爆, 還好...沒差很多, 湊巧12min時關火, 那就當作滑行給他慢慢爆, 不過還是提心吊膽怕溫度往回走. 還好, 有氣無力的爆好久, 可能有2.5~3min吧, 好像真的沒聲音了...下豆. 冷卻後聞起來真的好香, 酸梅味真好聞.
我研判...測溫線比之前插得高一些, 較靠近爐心, 所以造成反曲點比以前高, 之後升溫控得較緩, 所以延遲了一爆時間...

2012-5-8 update:
這包生豆最後一次烘了, 還不錯...蠻喜歡的, 希望劃下完美的句點....
沒什麼不同, 200度進豆, 這次反折點約在 63 度. 一樣, 5min 作到120度, 預計 12min 190度一爆...按表操課, 結果... 13分鐘 200度左右一爆, 有提前關火, 算有作滑行? 持續爆了1分多鐘, 似乎沒聲音了...下豆. 香噴噴的!
檢討: 畫完圖看了一下, 一爆都在約 200 耶, 不是 190. 下次要改一下, 那我要用(1)5min 改到 130, 依舊每分鐘升 10 度, 12min 到 200. 還是(2) 5min 維持 120, 每分鐘升 11.5 度...這個太難, 先試(1)好了. 不過下次換豆子不知情況又變如何?

最近喝一隻艾瑞絲老爹烘的西達摩日曬G3 Kebado, 直達也有, 他們的杯測有到 90分耶...真的是...香到爆, 每次泡完, 我幾乎要把頭埋在杯子裡猛吸它的香氣, 久久不忍離開, 要高溫約90度左右沖, 香與味最棒...
這真是嚴重打擊到目前的烘培樂趣, 我想我一輩子也烘不出這種等級吧? 是不是以後就只為"新鮮"這個藉口, 烘普通豆子就好, 就當辦公室飲料吧...想喝好豆子, 多花點錢買別人烘的? 嗚嗚嗚...傷心...




(照片) Binoviewer 和 目鏡的相片

貼相片而已...
因為 LE 18 剛到,
這樣搭配 2X OCS...沒辦法, 不然對不到焦.
LE 30mm: 55X; 1 度視野
LE 18mm: 90X; 0.6 度視野
XF 8.5mm: 190X; 0.3 度視野
加上 powermate 2X 效果變差, 所以原先 100X 打算用 30mm 加 powermate 的想法就放棄. LE 30 真的是又亮又利, 所以才一咬牙再買 LE18. XF 8.5 單眼看也是很棒, 只是眼睛要離目框一點距離, 它的ER也長得太過分吧? 這兩款目鏡雖然不是高橋與pentax的一軍, 其效果真的讓自己開了眼界, 幾個月前還以為景德UW目鏡已經夠好了說...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2012-4-3 畫月亮

日期: 2012-4-3 23:00 ~ 23:30
地點: 自家陽台
設備:
- 主鏡 TSA-102
- 濾鏡 Baader Planetarium Moon and Skyglow Neodymium Filter
- 雙目視 TeleVue BinoVue; Takahashi LE 30mm; Pentax XF 8.5mm
目標: 月球


今天不知道算是13 還是 14? 月亮閃亮亮, 就來看月球囉
原先一直擔心 Baader 的濾鏡看月亮沒有減光功能, 結果一切 ok, 真是太好了, 終於可以好好來看看月球, 順便帶筆記簿上去畫畫圖.


畫圖真的有很大的幫助, 通常看過就忘了, 月球上的山啊海的, 名字又難記... 但是畫過一次後, 居然就記得一堆地形了. 像...像兔子耳朵的是寧靜海(Mare Tranquillitatis), 耳朵上方各有一個"海", 一個是 豐饒海(Mare Fecunditatis), 另一個是神酒海 (Mare Nectaris), 頭耳朵下面的是身體吧? 晴朗海 (Mare Serenitatis), 它的旁邊是 危難海 (Mare Crisium)...中心偏右 (應該是左, 左右相反) 有個放射狀大坑是 哥白尼坑, 其右上方有個看起來很深的坑是 柏拉圖坑 (Crater Plato)...也可能是那邊被太陽斜射, 光影看起來比較深而已. 右下方緊鄰一堆皺巴巴的山脈的是第谷坑(Crater Tycho)...


下午翻了一下二月份的 Sky & Telescope, 有一篇介紹月球上的"火山坑"...因為絕大部分的坑都是被撞的 (impact), 由自己地心噴出來似乎很有趣...它介紹的那個叫 Hyginus 應該不難找, 真想找找看, 看什麼? 看它的邊緣是跟其他被撞的坑平滑邊緣不同, 還有 Rima Hyginus, 兩邊兩條鍊狀坑的山谷, 還有坑的四周有暗色顯示它被火山噴發後覆蓋的地質...看得到嗎? 哇...躍躍欲試耶!



終於弄出一條比較美的烘焙曲線

今天烘剩下的 200g, 前幾天看別人怎麼用RF 300 才發現自己怎麼這麼笨? 測溫線從底下穿進去夾著不就好了? 不然實在受不了那個慢吞吞的指針式溫度計.

這次呢, 預熱到 200 進豆, 掉到 60 左右. 然後開火 60 秒, 關火 60 秒 ... 本想 30/30 控制, 但是覺得好忙喔, 就偷懶一下...這給我另一個想法, 該用"預期達到的溫度" 來控制火力? 還是該反過來用 "能控制火力的方式" 來設定該達到的溫度與時間呢? 假設我能控制機器的升溫幅度, 那我應該要做的就是確定一爆時間點, 來回推加速升溫衝一爆的時間點, 甚至滑行開始的停火時間點...沒辦法, 電熱式的就有lag咩.

溫度上升的很平均, 約 13.5 min 時, 開始冒比較多菸了, 豆色也褐得差不多了, 其實還可以再忍 30 sec...就沒有停火繼續加熱, 期望能在 3 min 內一爆...bingo, 果然在 16 min 左右開始爆, 立即關火做滑行, 30~60 sec 內爆得 pipipapa 很熱鬧, 比之前兩次好多了, 滑行不知道有沒有用? 理論上沒用, 因為要lag 1.5~ 2min, 可是事實上一爆時間比前 2 次久很多... 希望這次變好喝.

2012-3-11 update: 喔...真的很好喝, 香味是濃甜味, 一點點點...澀, 一點點點...焦, 除此之外, 我已經很滿意了, 口感濃郁一些了, 吞下去之後會有明顯的味道留在口腔, 舌頭周圍, 而且不再是洗杯水, 而是醇郁的味道.

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新烘豆法大失敗

本週烘豆前做了幾個假設...或說是"計畫"也可以啦...

(1) 蒸焙完要加大火力讓一爆在接下來的 2~3 分鐘內發生
(2) 一爆時間延長些會焦糖化得好一些
(3) 升溫要平穩
(4) 烘豆放鬆一點, 又不是要營業或參加比賽, 幹嘛這麼嚴肅?

關於(1), 從上次的曲線一爆點回推 2min, RF-300 升溫會延遲 1~2 min, 那就抓 1.5 min, 所以...11min 時來升溫.

關於(2), 一爆第一聲起就降溫, 因為根本沒信心預測何時會一爆, 所以明知升溫會延遲, 也不敢預先降溫.

關於(3), ㄜ...會跟 (4) 衝突...

關於(4), 就...前 5 min 定溫 130, 後 6 min 定 160, 11min 起定 200...夠簡單吧?

烘 160 gm 薩爾瓦多蜜處理, H.I.U. cajamarca 農場, 直達杯測 94 分, 海拔 1650 m, 算高山豆吧?
預熱到 150度下豆, 指針式溫度計顯示降到 95度.
RF-300 設定溫度到 130, 加熱燈一直都沒亮, 我猜是烘焙室內溫度超過 130度, 而且指針式溫度計遲鈍有如蝸牛, 所以就不管它, 每 30 sec 記一次溫度 (未來要想辦法把測溫線伸進烘焙室內).
差不多在 3.5 ~ 4 min左右才開始加熱, 沒多久就到 5min 我計劃要調到 160 度的時候了, ok, 調就調...
到 11 min 左右了, 調到 200 繼續等. 如計畫, 1.5 min 後溫度開始上升,
結果再 3min 後一爆第一聲, 爆得好虛弱, 零零散散, 所以讓它爆個 60 才下豆.

覺得...蒸焙完升溫起點到一爆 3.5 min 太久了, 下次蒸焙到12min 再來升溫, 或者大膽用豆色跟冒煙狀況來決定升溫衝一爆的點? 還有...設定5min時 130度好像沒什麼意義, 可能還是要一開始就用開火30sec, 關火30sec來控制升溫, 曲線比較平順...

這次烘完幾小時就來試喝了, 無焦味, 也沒有苦味, 有點澀, 酸味明顯, 口感平淡, 甘甜? 沒有耶... 香氣, 乾香氣不錯啦, 泡出來的香氣淡淡地而已.

下午又再烘一次, 程序差不多, 結果這次一爆居然比早上再晚 1.5 min...天啊, 喝起來超酸澀, 我想是失敗了吧? 真是傷心......
2012-4-5 update: 放了幾天再泡來喝, 花香有了, 不過比較細, 弱...比較"後面"的感覺. 口感酸, 澀...因為喝完嘴內會有澀完後收縮的感覺. 剛入口時味道很重, 隨後留在口中的味道就很薄, 舌頭上留一點殘汁覺得像洗杯水, 不像好咖啡那種...就算殘在舌頭上的汁液也是味道十足. 吞下去後覺得餘韻鈍鈍的, 沒有那種清揚飄飄的感覺. 再放幾天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