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想像讓平凡變有趣--月球 Messier 與 Plato

日期: 2012-11-2 23:30 ~ 11-3 00:30
地點: 自家屋頂

目標: 月球, 木星, M42

TSA-102 + TeleVue Binovue on T-Mount
LE 18; XF 8.5; OR 6; LE 5; XW 3.5; Panoptic 24; Baader PMSN Filter  2"


愛因斯坦這句話超讚: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Knowledge is limited, Imagination encircles the world.
尤其是由一個大家認為"知識"最專精的人說的...

月光閃亮亮的夜晚要看什麼? 當然是月亮啦, 哈哈... 看亮星也可以, 要讓平凡目標不芭樂,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有 "故事", 而僵化的腦袋沒什麼想像力怎麼辦? 就看看別人的想像力囉.
我看的是 S&T 官網上的兩篇月球文章, 作者也是: Charles A. Wood; 他是 psi.edu 的研究學者.
http://www.skyandtelescope.com/observing/objects/moon/3307211.html
http://www.skyandtelescope.com/observing/objects/moon/3304151.html
http://www.skyandtelescope.com/observing/objects/moon/3304126.html


Messier 跟 Messier A 坑是我初看月球時印象最深刻的目標之一, 拖著兩條"彗尾"的 Messier-A 讓人產生很多想像, 它為什麼這麼特殊? 它是怎麼樣形成的?

有人信誓旦旦說它是人造的, 也有人宣稱... 有時"彗尾"會變四條, 還有很多觀測報告說"彗尾"的長短, 寬度, 甚至顏色, 形狀會變化, 還有很好笑的喔... 有人宣稱 Messier A 其實是向東(相片右邊) "移動中"的, 所以日積月累拖著長長的"彗尾", 還有一個想像力十足的是... 有一顆流星撞穿了一座山脊, 造成兩個洞, 兩個洞中間還有隧道可以互通...

其實以現代的科技, 是可以在實驗室裡模擬出來的...


我仔細看這張相片再來想像...
假設有一顆流星從相片右方以很低的角度撞擊而來,
就像打水漂一樣, 角度太大, 就打不成水漂, 石頭直接沉入水中,
而濺起的水花呢? 很可能向前或向左右兩邊噴灑, 要看入射角多少才能決定水花噴灑的方向,
以月球而言, 入射角大於 45 度時, 所造成的結果大同小異, 噴灑物往兩側展開, 變成所謂蝴蝶翼的形狀... 注意看上面那張相片右邊那顆洞的上下兩邊是不是有較淺色扇形 pattern? 這個情形, 在火星, 金星也一樣.
入射角小一些也會往兩側噴, 但是小到 15 度以下時就不一樣了, 噴發物會往前噴...
所以想像... 流星以低於 45 度接近 15 度的角度撞擊, 造成右邊的坑, 並向兩側噴發出經典的蝴蝶翼... 然後撞擊力還沒消化掉的流星微微飛起, 再以低於 15 度的角度掉下來撞出左邊那個坑, 濺起的物質向前噴發, 造成長長的"彗尾", 所以 第一次撞出的坑是 15km X 8 的長方形, 第二個怪形狀水漂 16X11.

很有趣吧? 這讓我一看再看, 可惜寧視度實在太差了, 光影角度也不太好, 所以下次再努力看了...


Plato 柏拉圖坑, 也是一個觀月的芭樂目標. 之前對它的印象就是超平整的坑面, 平整到簡直像是熨斗燙過一樣, 我知道裡面有所謂的四小坑, 大約都 1, 2 公里大小, 是觀月的熱門目標, 我大概只能說看過中央 2.2 km 那個吧?


有人號稱可以找到 71 個, 哈哈... 不過大多數觀測報告的結果... 坑的位置, 大小... 都不一樣.
除了找坑內小坑以外, 還有兩派, 有人觀察太陽照射角度與坑內地質顯現顏色的關係, 還有人就直接觀察坑內地質本身顏色的變化... 這兩派我從未關心過所以不敢亂說...
不過熱情如火的觀月者可是充滿想像力...
有人言之鑿鑿說, 有時坑上會有一層霧, 當太陽升起霧就散了, 然後一種奇異的乳白色的光會映照在坑內, 讓人無法看清細節... 還有 19 世紀的觀月者說曾經看見大量的光點, 覆蓋在坑內...

所以... 你怎麼說?
我的感想是, 我們實在看太少了, 所以才沒有這一份浪漫情懷吧?

回到相片... 在上圖坑的左側 (西邊), 坑壁似乎與右半邊沒有完整連在一塊, 不僅如此, 坑壁略向坑內坍塌, 不像右半邊, 看下圖... 高聳, 而且參差不齊的坑環山峰, 沒有坍塌, 山峰在哪? 注意看陰影, 有三個山峰對不對? 1500, 1800, 2100 公尺高. 坍與不坍的原因? 不知道. 


柏拉圖坑還有一個有趣的疑問, 坑內為何沒有山峰? 其他坑都有呀, 照計算, 柏拉圖坑的中央山峰應該要有 2200 公尺高. 可是, 坑內被一層厚達 2.6 km 的火山熔岩淹沒覆蓋了, 真神奇... 科學家是怎樣算出來的?

最後我還是要提一下第谷坑 (Tycho), 這個是滿月附近你用肉眼一定會注意到的目標,


它的 Ray 像章魚爪一樣抓著月球屁股... 讓我有時候覺得像一顆哈密瓜. 第古坑非常年輕, 也許是最年輕的大型撞擊坑, 差不多 1 億年前.
仔細看一下他的 Ray 分佈, 西側幾乎沒有, 都在東側與上下兩側. 再看看圍繞在坑外的白色環狀色圈, 東側也比西側大片... 根據計算, 大約一塊 8~10 km 大小的流星, 以低於 45 度角度由西側飛撞而來, 當時地球上的生物, 恐龍, 還有其他爬蟲動物都目睹這毀滅性的一撞, 也許一些碎片接續朝地球直奔而來, 想像一下... 那是怎麼樣的一幕情景啊?

有了想像, 於是就有了故事, 有了故事... 當你再把目鏡對著目標, 平凡也就不再平凡了...

我今天也是看了半天, 什麼也看不出來... 233X 的 XW 3.5 單眼略略有中央小坑的"樣子"...
上禮拜喪心病狂添購了 2.5mm 的 Nagler T6, 心裡忐忑不安, 在兩支鏡子不是在能力極限邊邊就超過了. 之後看了木星, 還有 M42 的四合星, A, B 中間的 E 略略可以, 最亮的 C 旁邊那顆 F 就沒轍了, Sigma Ori. AB 旁邊的 E 也只是微微可以而已.



東西說著說著就寄來了, TV 特價活動 OPT 卡友還有 discount 5%, 真讚... 算來 cover 掉運費啦.
這支還是 MIJ 的呢... 閃亮亮的看起來好高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