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140 初上場




新玩具搬回家的隔天一早... 天空居然蔚藍一片, 不想去晨泳了, 趕緊裝上各種瞄準器材, 調準對齊預備晚上好好開個光.

入夜後也沒讓人失望, 除了風大了一點, 透明度好得不得了, 連冬銀河都微微可見, 但是搬鏡子上樓變成今晚最恐怖的任務了, 過去搬比它重的器材上屋頂經驗多得不得了, 問題是比它貴的就沒有了... 貴還其次, 光等它做好就要等快一整年. 我是連著鋁箱一起搬上去, 如果有什麼三長兩短, 我想我應該會以肉身先跳下去墊著吧? 哈哈~


 
第一個目標該選誰呢? 嗯... 好目標再多, 也比不上 M42 之於冬夜的意義, 那就先挑戰 theta 1, tranpezium 四合星. 目鏡對到目標那一霎那的感覺是... wow, 怎麼變這麼大? 雲氣範圍可能比以前看的大一倍有, 而且深深淺淺, 層次雖然說不到 "分明", 也有立體十足的感覺. 不過 seeing 實在很差, 我覺得有到 4~5 (below average ~ poor) 的程度, 也因此介於比較暗 C, D 之間的 F 勉強可見以外, 位於最亮 A 星附近的 E 根本沒機會, 那個繞射環晃到看久都會頭暈. seeing 會不會影響 DSO? 還是會啦, 低倍時還好, 要是高倍下暴露多一點細節時, 搖搖晃晃的畫面反而更慘.
 
M37 是第二個 wow, 之前從沒想過全面解開星點 M37 的模樣, 14cm 下的 M37 星點密密麻麻, 加上 seeing 差, 活像顯微鏡下無數蠕動的小菌... 不能講小蟲, 大牛下才有蟲樣. 同樣 OC 的 M35 也頗為壯觀, 別有一番風貌, NGC 2158 附近星點全開, 不過說要 "一眼" 認出 NGC 2158 是不可能啦. M1 也變成輕鬆簡單的目標, 其實尋星鏡就看見, 可能是透明度實在太好了吧? 而且我得說高橋的 7x50 根本就是一隻不錯的小折, 超犀利.
 


試過幾個簡單的目標以後, 裝上 H-beta 濾鏡, 接下來也是專屬冬夜的目標, 加州星雲與馬頭星雲. NGC 1499 很容易, 濾鏡下厚實的雲氣有點面積太大, 2.5 度的視野 (Panoptic 35mm) 有見樹不見林之感. IC 434 可以發覺沒問題, 但是邊界不容易認出, 裡面的 B33 "似乎"可以辨識, 不過沒有十足的信心認定.

最後是木星, 兩極可以分辨, 南北赤道帶 (SEB/NEB) 當然 ok, 帶上顏色的不同深淺, 邊緣的不規則可區分, 但 seeing 太差, 應該有差到難以素描的地步. 南溫帶 (STB) 若隱若現, 北溫帶(NTB) 不行. 四大木衛低倍即可區別大小.



就這樣... 完成 140 的初登場. 還是有些問題要克服, 比如說高倍調焦會抖晃, 腳的強度不夠? 國際光器買的尋星鏡座架太遜會晃, Binotron 2倍以上居然 out focus 不夠? 我看可以拆掉 Powerswitch 來試 1 倍對焦了, 沒有 Powerswitch 那我還買 Binotron 幹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