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最密與最疏的梅西爾球狀星團以及天鵝與老鷹星雲 -- M75, M55, M17, M16

< 梅西爾筆記目錄清單 >

陰雨了快一禮拜, 眼見月亮又要長大, 急急急... 沒想到昨晚就露了個大晴夜, 機不可失立即架好裝備. 陰雨天沒閒著, 上禮拜不知不覺又多了兩個東西, 直接上戰場, 心得等陰雨天閒閒時再寫...


Canon IS L 10x 42mm WP


Doctor UWA 12.5mm



第一個目標是上次飲恨的 M55, 上次扛 5.5" 大折沒找到真是丟臉死了, 結果今天 10X 42mm 雙筒就看到, 換到尋星鏡也 OK, 所以天況多重要啊, 鳥天氣用再好的器材也一樣.

M55 目視下有夠大顆, 沒用 196X (XW 5mm) 畫圖是因為實在裝太滿, 可能還有點裝不下; 另外一個印象是超疏, 疏到會以為是疏散星團; 還有就是形狀不規則, 這樣一來就更像疏散星團了.

Messier 55

M55 的球狀星團分類是 Class 11 (其實正確應該用羅馬數字 XI), 這是梅西爾目錄裏分類最疏的球狀星團; 它是那位專攻南天的法國天文學家(也是第一個發現 M83 的人), 尼可拉·路易·德·拉凱葉 (Nicolas-Louis de Lacaille) 在南非先發現的, 梅西爾先生看完後收進自己的目錄. 星點疏反而難畫, 因為不能亂點一通, 還是得耐心的把比較亮的星點標好, 然後再觀察其星點多或少形成視感雲氣的濃或淡來加強, 所以花了不少時間在這個目標.


剛剛是最疏, 下個目標 M75 卻是最密, 真巧.
M75 分類是 Class 1, 第一名的密, 而且離我們好遠喔, 估計有 67500 光年遠, M4 只有它的零頭 7200 光年遠. 梅西爾目錄裏星系不算, 也只有一個從其它星系撈過來的 M54 (88700 光年遠) 比它遠而已. 梅尚是先發現它的人, 他形容的跟梅西爾的口頭禪差不多 "Nebula without star..."; 威廉赫歇爾說 "迷你版的 M3"... ㄟ, 那不就跟前幾天的 M69 一樣?

Messier 75

因為用到快 200X, 附近一些星點也看得見. 看得出密實的核心, 也看得到圍繞核心略淡的邊緣, 相當整齊, 不過真的很小.


畫完這個應該可以下樓洗碗, 洗澡睡覺了, 可是一看到天頂微微的夏銀河, 怎麼下得了樓呢? 所以決定來完成一直想留作壓箱寶畫的 M16/M17.

我還是習慣從 M8/M20 一路往北走, 經過 M24, M18 抵達 M17. M17 的雲氣相當明顯, 套上 UHC 濾鏡後雲氣範圍更見寬廣, 試了好幾個不同目鏡視野, 最後決定用新朋友 Doctor UWA 12.5mm 來畫... 不是我亂扯, 這顆目鏡的畫面實在是讚到不像話, 以前常看到 Nagler 的經典廣告詞 "太空漫步"... 我也用過好幾隻 Nagler, 還好而已, 這隻 84度 Doctor 才是貨真價實的 "太空漫步", 你甚至會懷疑這是不是雙目視看到的視野啊?

Messier 17


M17 的別名很多, 天鵝, Omaga, 馬蹄... 南天還有人叫它龍蝦星雲咧. 我是先入為主覺得它像天鵝... 應該把圖倒過來才對. 天鵝的頭, 脖子, 身體, 尾巴, 80X 左右幾乎就能清晰辨別. 比較過 UHC 與 O-III, 對天鵝本體形狀範圍的辨識沒什麼差別, 不過平地光害下 UHC 用得比較輕鬆. 附近星點很多, 星點密集處也溢泡在淡淡的雲氣裏, 整個視野層次繁複, 真是美啊.

M17 位在我們往銀河核心方向看進去, 碰到的第一條旋臂 (Scutum-Centaurus 旋臂) 上, 當然, 那邊也是一區生機勃勃的恆星誕生區, 大量的氣體塵埃, 被附近年輕高能量的恆星激發, 游離, 形成天文相片裏紅色, 粉紅色的發射星雲樣貌. M17 有點不同的地方在於, 如果仔細多看幾張別人拍的相片會發現都有集中一區白白的, 這不是過曝喔, 而是混合發射星雲與新生恆星直接照射塵埃反射星雲的結果, 再加上前景絲絲縷縷黑暗塵埃的遮蔽, 造就此艷麗如幻的景致. 這邊沉厚的氣體質量大約是太陽的 800 倍, 足以形成一個星團了, 更勝 M42 的實力.


畫完驚奇不已的 M17, 再往北移動一些就是 M16, 很多人初看見時很疑惑: 沒有雲氣呀? 老鷹在哪? 尤其相較於重口味的 M17. 這也不能怪我們, 當年連偉大的威廉赫歇爾都沒注意到, 梅西爾的描述是: "陷在微弱的光暈下..." 似乎有暗示到雲氣, 不過威廉赫歇爾當時的 NGC 目錄卻把 NGC 6611 給了 M16 中央的疏散星團, 要到 1908 年的目錄補遺 IC-II 才把星雲部分給了 IC 4703.

Messier 16

我用觀察 M17 相同的規格畫 M16, 最顯眼的當然是上圖正中央那團 NGC 6611. 雲氣最濃厚的部分也在此, 仔細看可以清楚勾勒出雲氣凹陷處的輪廓, 下面跟著一層淡一點的雲氣, 再外側是片片塊塊更淡的雲氣, 加上窄頻的濾鏡會清楚很多.

那... "創生之柱" 在哪? 上圖 "最中央" "最亮" 那區, 右下角有兩顆亮星,  "創生之柱" 就在下面那顆的下面... 我當然沒看到啦, 不過並非不可能喔, 只要有可能都會很想試, 這也是看星星迷人的地方之一.

M16 是 M17 的鄰居, 同在 Scutum-Centaurus 旋臂上, 也是混合著發射與反射的瀰漫星雲, 並交織前景暗黑星際塵埃. NGC 6611 的疏散星團 Shapley 分類 (a~g, a 最疏, g 最密) 為 "c" (Very loose and irregular clusters); Trumpler 分類為 II, 3, m, n (I~IV, I 最集中最密; 1~3, 1 小範圍亮, 3 大範圍亮; m: 星點數量為中等; n 代表星團裏有雲氣), 雲氣其實延伸得非常廣大.


梅西爾目錄 110 個居然就這樣畫完了? 真高興, 接下來可以好好來畫面紗了.

4 則留言:

  1. 恭喜恭喜,而且又有好東西莫名其妙出現:)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 梅西爾目錄真的是很好的一份深空教材, 一個個認識, 了解之後收穫很大, 除了馬拉松之外, 可以好好推廣 “認識梅西爾目標"

      刪除
  2. 這篇簡直是勸敗 Doctor UWA 12.5mm 啊... ;-)

    -Kai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用在你的 Dob 焦段應該更實用喔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