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月光絲絨上的珠寶

很喜歡看每期 Sky and Telescope 雜誌最後一頁的 "焦點" (Focal Point) 專欄, 內容通常比較感性, 看完一堆天文新知、觀測報告、器材介紹... 等硬內容後, 柔軟的故事正如大餐後甜點一樣可口. 比如二月份作者 Laurie E. Jasinski 這篇從老奶奶少女時的奇妙經歷, 連結到真相竟是 1921 年北極光南伸至德州的罕見天文奇景... 滿滿的情感, 看完心底就是暖暖的. 我可以想像在那個沒有網路、手機、 甚至電視... 等內容強迫灌食的時代, 窗外星空正如老奶奶少女時描述的 "夜之絲絨", 重點不只所見之景像, 還有仰望星空時馳騁在心裏的幻夢... 現在的我們還有嗎?

仰望夜空, 疏散星團就像老朋友, 剛開始學認深空天體目標時, 疏散星團通常是我們最早接觸與練習的類型... 不久之後就忘了它們. 不信滑一下每個天文社團 FB 的相片, 總是那幾個星雲, 不然就是銀河, 也許偶爾有星系, 但幾乎看不見疏散星團, 月亮上班時大家休息. 不過老朋友一直都在, 就算月光下很多疏散星團與星星還是很有看頭, 好朋友會一直陪著你. 而且很多人高估了月光對目視的影響, 像農曆初十一還是十二那晚月亮在雙子腳邊, 透明度很好時, 長蛇頭兩顆 3.1 與 3.4 等的星星都還能裸視到, 於是我畫了在巨蟹座裏的 M67 與 M44.

Messier 67 (FC-100DL + binoviewer for 90X)

下面是舊圖... 相較起來現在有進步啦, 至少星點比較細, 哈哈~~ 不過看舊圖發現倍率高, 就算口徑小一些星點也會比較多.


Messier 67 (FC-76DC for 114X)


以疏散星團的標準而言 M67 已經很老很老了, 快 40 億歲. 4 吋折射看到不難, 但那天要畫星點就有點吃力, 一方面受月光影響, 另一方面寧視度太糟, 每個星點都像毛毛蟲般扭個不停. 雙目視 (1.25X OCA) 加 Delite 7mm 大約 160X, 視野太小星點也太鈍, 而 XW 20mm 又拆不出幾顆星點, 最後折衷用重量很重的 Doctor 畫.


M44 太大, 只能用低倍畫.

Messier 44 (FC-100DL for 29X)

 同樣貼舊圖比較

Messier 44 (FC-76DC for 24X)


素描疏散星團是蠻好的練習, 畫畫的技巧不多, 只要把星點位置與相對方向畫準, 再把亮度差異做出來就很不錯了, 其它的就是慢慢欣賞, 觀察, 然後耐心畫完一個又一個星點.

既然來到巨蟹, 順道拜訪別號螃蟹 "殼", Tegmine 或叫 Tegmen 的巨蟹 Zeta 星.

Zeta Cancri

這組其實 150X 我就能分辨出兩顆, 不過寧視度實在太糟, 還是加個 2X 巴羅分比較開. 這個目標最誘人的不是分開 6 arcsec 的這兩顆, 而是分開不到 1 arcsec 的 AB 星, 之前曾用 5.5 吋折射鏡分辨出來呢. 而且當時拆的時候還不知道分開這麼小, 然後第一次就成功, 高興得不得了.

Zeta Cancri (TEC 140 393X for AB)


隔天的天況還 OK, 不過濕氣重很多, 又再畫了兩個疏散星團, M45 與 Melotte 111.


Messier 45 (TEC 140 for 32X)

M45 星點粒粒分明, 漂亮極了, 唯一的敗筆是刻意把幾顆亮星塗成暈暈的... 大敗筆. 這是新計劃, S&T 雜誌一月份介紹環繞大 M45 的大泡泡... 想慢慢先把這邊的幾個反射星雲認出來, 所以之後有機會還會重複畫這個目標. 但是之前曾看過嗎? 有一次很晴朗的夜空在屋頂也是用 TEC 140, 當時幾個主要亮星四週就有這樣不規則的光暈, 雖然推測應該是光學器材的問題... 可是當時為什麼不移去跟其它亮星比較一下啊? 扼腕.

以前畫的...

Messier 45 (TEC 140 for 25X)

也有用雙筒鏡畫的...

Messier 45 (Binocular 15X) 



Melotte 111 在后髮那個 "ㄑ" 的一頭, 別名就叫 "后髮星團" (Coma Star Cluster)


Melotte 111 (TEC 140 for 32X)

因為在獅子後面, 古時候的星圖畫成獅子尾巴, 後來在西元 138 年托勒密把它畫成埃及皇后的頭髮, 不過不管怎樣都是很古老以前的事啦. 可能這個疏散星團真的太稀疏了, Messier 與 NGC 目錄都沒收, 直到 1938 年川普勒 (R. J. Trumpler) 才證明其疏散星團身分, 但更早在 1915 年 P. J. Melotte 已經收進他自己的目錄. Melotte 111 離我們很近喔, 估計只有 288 光年, 沒幾個星團比它離我們近, 我記得最近的是金牛那張臉 Melotte 25, 只有 150 光年遠, 而且這個 Melotte 25 又跟前面提到的 M44 年紀相仿, 推測源出同處呢.

以前也畫過, 用雙筒.

Melotte 111 (Binocular 18X)


最後觀察了一組南邊的雙星, 其實是三星, 不過當年沒拆出來第三個, 它也是 "殼", 阿拉伯語 Keid 的 "蛋殼". 這是波江座的 Omicron 2 分處赫羅圖上不同位置的三顆矮星,

Omicron2 Eridani

A 星 4.4 等, B 星 9.5 等是顆難得容易目視到的白矮星, C 星貼 B 很近, 只有 9 arcsec 而且亮度只有 11.2 等. 之前也是在近滿月時看, 沒拆出, 這次終於拆出來了. 這三顆星非常有趣, 以前筆記得蠻詳細, 這邊就不重複了.



我想破頭也形容不出月光的顏色, 有時候冷冽, 有時候豐郁, 不過就算月光下目鏡裏的星團與星星依舊燦爛耀眼, 彷彿擺在淺色絲絨上的鑽石, 我想到 Laurie E. Jasinski 文裏回憶老奶奶說的一句話... "There's nothing more wonderfulful than watching the sky"... 是呀, 亙古不變.

4 則留言:

  1. 昨天把大大所有的文章都看完了, 雖然很用力看, 但大部分和光學有關的部分都是看不懂, 想請教大大原本就是有這些光學知識的背景, 還是後來自學的呢?如果是前者的話小弟大概就要投降了, 如果是後者的話, 大大會建議要怎麼入門才好呢?不過大大的觀測紀錄對小弟還是很有用, 如果天氣好的話, 看大大之前在同一時間看那些目標, 小弟就跟著看就好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有學過,純粹是嗜好而已... 其實論不上什麼光學知識啦,大多是看書, 我會推薦兩本, 一個是:http://www.willbell.com/tm/tm6.htm
      另一本是: http://www.willbell.com/tm/TelescopesEyepiecesAstrographs.html
      這本也不錯, 不過我看比較少: http://www.willbell.com/tm/tm5.htm
      其實我個人主觀覺得 "目標" 本身比 "器材工具" 有趣多了, 歡迎一起來分享觀測的經驗喔

      刪除
  2. 我現在欠缺的光學知識比較重要的大概就是主鏡和目鏡的搭配或一些諸如濾鏡等其他配件之選擇等, 就像大大之前某篇po文說搶標一顆Pentax的目鏡, 我就不知道其所以然, 還有就是一些幾吋幾吋之規格等, 看了大大介紹的日本協榮網站一堆目鏡, 我也不知道哪些適合我現在裝備使用等, 真是頭痛, 不過我報名了我們這邊社大的天文觀測課程, 到時候可能要來請教我的老師了, 前幾天因為天氣不錯, 所以都有上頂樓看星星, 第一天用了FC-100DF看M45, 感覺很普通, 就幾顆亮亮的星星, 第二天不想搬裝備了, 就拿了一隻雙筒鏡上去, 因為視野變大, M45反而變好看了, 呵~
    我住的地方現在晚上9點左右能肉眼看到比較完整的星座大概就只有獵戶, 御夫, 仙后, 雙子, 英仙和剛爬起來的大熊, 其他金牛, 大小犬等就大概只能看到亮星, 大大住的地方應該看到的就比較多吧^^, 對了, 因為我想可能以後會入手u-210, 我想問一下大大配在EM-11的重錘是用幾公斤的, 搞不好去日本時就先去弄一顆來放~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是你提的那方面問題... 一方面看網路上使用者心得, 比如 cloudynight 討論區的目鏡版, 或 review 文章; 另外就是真的買來用, 我的確買很多, 也賣掉很多... 很浪費錢 >"<

      u-210搭 em-11, 因為 em-11 重鎚桿比較長, 兩顆 3.5kg 一定夠.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