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

Quasar, 恆星噴流 -- 3C 273, Mrk 205, HH1/HH2 near NGC 1999

我查了半天, 原來 Quasar 叫作 "類星體", 是種離我們很遠、很遠、很遠... 的 "活躍星系核"; 有多遠? 可能動輒是幾十、幾百億光年遠; 那個 "活躍星系核" (AGN) 是一個星系的中央區, 它比一般星系的光度或電磁波強很多很多, 被附身的星系就叫 "活躍星系". 其實 "活躍星系核" 也有很多種類, 除了 "類星體" Quasar 以外還有像所謂的 "賽佛特星系" (Seyfert Galaxy)、無線電星系、星爆星系... 大多不外乎推測有極大的黑洞, 或超大的吸積盤... 總之都是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能量存在? 然後從何而來?... 之類的, 另外常會關聯在一起被提到的特性還有很大的紅移現象, 紅光區波長變長, 表示目標正遠離我們, 常常用來當作宇宙膨脹的證據.

這種專業知識我也只能抄抄 Wikipedia 上的資料, 不過身為業餘觀星愛好者, 能夠親眼目睹這種奇妙的物體... 光用想像看見的光竟是幾十億年前的樣子 -- 地球也才 46 億歲 -- 就足夠讓雞皮疙瘩掉滿地了.

最容易看見的 Quasar 是位在處女座的 3C 273, 這個奇怪的編號是劍橋大學在 1959 年出版的電波源目錄的編號: 3C 星表第 273 個天體. 有多容易? +12.9 等, 天況絕佳時, 平地屋頂我敢拿 4 吋鏡挑戰的程度.

3C 273 (quasar in Virgo) -- Mewlon-180c, 6mm Ethos for 360X

不過要找到它還得要有張精準的星圖, 幸好 Skysafari 有資料, 不然就要像下一個 Quasar -- Mrk 205 一樣, 得 Google 相片來比對.  3C 273 用 Mewlon-180c 看, 倍率拉上去就有, 雖然看起來就是顆普通星星的模樣, 不過看到後還是覺得心滿意足.


另外一個 Quasar 叫 Mrk 205, 全名應該是: Markarian 205. 這位馬卡良先生是二十世紀蘇聯籍亞美尼亞的天文學家, 最有名的當然是以他名字命名的馬卡良鍊星系啦, 他自己也巡天找核心紫外幅射超量的星系並編成目錄, 所以像前面提到的類星體、賽佛特星系、無線電星系、星爆星系... 也在其中. Mrk 205 的位置倒不難尋, 就在天龍座的星系 NGC 4319 旁邊...


NGC 4291, NGC 4319 (Mewlon-180c, 6mm Ethos for 360X)

講是這樣講沒錯, 不過實際去找 NGC 4319 之後心涼了一半, 因為光是 NGC 4291 就好難, 而 NGC 4319 根本是 averted vision 加運氣, 畫完上面那張心都還虛虛的.


NGC 4291, NGC 4319 (Mewlon-180c, 6mm Ethos for 360X)

上次 SQM 才 18.84 MPSS 就算了, 這次一樣的配備, 不過 SQM 上升到 19.27 MPSS, 結果也沒好多少, 了不起就把 NGC 4319 看得沒那麼心虛而已.

家裏屋頂練過幾次之後, 這次上山扛 32 公分 DOB 正式上場了...

Mrk 205 near NGC 4319 (Obsession 12.5" Classic, 4.7mm Ethos SX for 338X)


這樣看 NGC 4319 當然沒問題, 不過要認出 Mrk 205 還是不簡單, 我覺得有比一般星點肥, 而且一定比 14 等暗. 科學家發現其實 NGC 4319 跟 NGC 4291 是有互相牽引的, 不過看起來長在 NGC 4319 一旁的 Mrk 205 跟 NGC 4319 有關係嗎? 1971 年美國天文學家 Halton Arp... 就是那個很多星系交纏的 Arp 目錄的 Arp 先生說... 如果 Mrk 205 不是偶然由某背景目標投影出來的, 就是從此星系核心噴發出來的... 這個說法當時還引發天文界的一場爭辯, 一直到後來哈伯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才解開這個謎, Mrk 205 的確是從很遙遠的地方發射過來的光, 然後穿透 NGC 4319 盤面的光暈, 然後才被我們看到. 所以不管如何, 能認出 Mrk 205 真是蠻爽的, 哈哈~~


除了以上那兩個 Quasar 的觀察外. 還有一個怪目標: Herbig-Haro 1, 簡稱 HH1, 我記得 HH 是年輕恆星的噴流, 這在之前看很多發射型星雲, 年輕恆星的孕育之處都有看過 HH 什麼、HH 什麼... 的, 這次挑戰的 HH1 是位在 M42 火鳥大星雲下方的一個冷門反射星雲 NGC 1999 旁邊.

先來找 NGC 1999:


NGC 1999 (Mewlon-180c, 21mm Ethos for 103X)

不難, 難得找到一個簡單的反射星雲... 不過忘了拿濾鏡檢查一下, 搞不好是混著發射型星雲? NGC 1999 主要是靠變星 -- 獵戶 V 380 照亮的, 放大看會看到有片經典的 "T" 字形暗塊... 不過目視看不到這麼鮮明銳利啦, 可以大概看見有暗區在雲氣的北北東方向. 之前大家都認為是前景的塵埃遮蔽, 後來也有人說是背後年輕恆星的巨大恆星風吹開雲氣的痕跡.


try to find HH1 and HH2 near NGC 1999 (Mewlon-180c, 6mm Ethos for 360X)
這就沒星圖可以參考了, 只好 Google 天文相片比對. 然後乍看之下什麼都沒有, 盯著目鏡看了 1~2 小時, 不知道是不是出現幻覺? 先不管是真的還是幻覺, 把所有視覺細胞有感受到的光點全畫下來, 亂槍打鳥搞不好就打到一隻. 因此勉強覺得其中兩個光點 "應該" 就是 HH1 與 HH2? 畫完心裡空虛得不得了, 最討厭那種不能持續看到的光點啦.


所以這次上山當然不能放過這個目標, 因為冬去春來, 已經快來不及找了, 事實上獵戶已經不在天最黑的時候在正天頂, 對這種困難目標已經沒有觀測優勢... 幸好還有星夜兄借我的大 DOB.


HH1 / HH2 near NGC 1999 (Obsession 12.5" Classic, 4.7mm Ethos SX for 338X)

用大隻的看就篤定多了, 左邊那個點比右邊那個清楚些, 雖然我看到的都還是 "星點", 不是噴流狀的雲氣條; 還有... 我也分不清楚 哪個是 HH1? 哪個才是 HH2?  不過我也不知道該問誰才好? 那就先這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